-
地理與旅游學院前身是1952年國立安徽大學地理科,1957年擴建為地理系,是全國成立較早的師范院校地理本科專業(yè)之一。1972年學校定名為安徽師范大學并沿用至今。1993年安徽師范大學地理系設立旅游管理本科專業(yè),2000年設立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yè),同年地理系更名為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2018年1月,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更名為地理與旅游學院。在68年的辦學歷程中,于隆業(yè)、閔煜銘、余俊生、沈思嶼、盧村禾、韓也良等一大批知名的地理學者先后匯聚在此,潛心耕耘、弘文勵教、薪火相繼、培育后學。地理與旅游學院現有專任教師83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7人,副教授32人,高級職稱教師所占比例為66%;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人數為54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所占比例為65%;40多位教師具有國(境)外訪學經歷。近30人次擁有全國優(yōu)秀教師、皖江學者、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安徽省教學名師等稱號。同時,學院還聘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實力雄厚、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學院擁有地理科學和旅游管理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人文地理學博士點;地理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區(qū)域發(fā)展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環(huán)境災害學、旅游管理、飯店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地理課程與教學論、地理教育碩士、旅游管理專業(yè)碩士(MTA)等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在校研究生規(guī)模達到300余人;擁有地理科學、旅游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酒店管理6個本科專業(yè),全日制在籍本科生1500余人。68年來,學院遵循“厚德、重教、博學、篤行”的師大校訓,秉承“經天緯地,弘道明理”的院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核心,以提高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力為目標,潛心耕耘,薪火相傳,為國家培養(yǎng)出10000多名高素質、復合型的專門人才,廣大畢業(yè)生在全國各地的各條戰(zhàn)線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10多人獲得杰青、優(yōu)青等人才稱號,100多人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蘭州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MinnesotaDuluth等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成為著名學者。近年來,在校本科生獲得聯合國多語言冠軍挑戰(zhàn)賽國際入圍獎、“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國家級、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400余人次。本科畢業(yè)生研究生錄取率在35%以上,多數畢業(yè)生赴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繼續(xù)深造;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畢業(yè)生質量深受社會廣泛好評。學院以地理學科為根本,融合管理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等相關專業(yè),以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型科學研究為基礎,以產學研相結合為動力,著力建設地理學一流學科和一流學院。學院擁有一系列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支撐平臺,包括:皖江流域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與重建省部共建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旅游發(fā)展與規(guī)劃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資源環(huán)境與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淮流域地表過程與區(qū)域響應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地理空間信息應用安徽省教育廳高校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團隊、江淮流域氣候變化與水資源研究中心;學院還擁有土地規(guī)劃設計甲級資質和全省唯一的旅游規(guī)劃設計甲級資質。學院瞄準科學研究國際學術前沿,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求,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在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2年以來,學院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發(fā)表學術期刊論文900余篇,其中SCI(E)、SSCI、EI、CSSCI以及一級期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共獲省部級獎項20項,出版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和學術專著18部,獲得專利授權4項、軟件著作權29項;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學院已經成為我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理科學和旅游專業(yè)研究單位,地理學科成為安徽省學科重大建設項目,旅游管理專業(yè)為安徽省省級教學改革示范專業(yè)。根據國內地理學權威期刊《地理學報》2016年第4期載文,地理學EI論文數量安徽師范大學排名全國第8;另據《地理科學進展》2016年第5期載文,在《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地理科學進展》等4 種權威學術期刊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中,安徽師范大學高被引論文的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10位;又據《旅游學刊》2015年第12期載文,近十年我國旅游學術共同體成果的h指數測度與評價,安徽師范大學發(fā)表旅游論文h指數在全國排名第2位。學院學術交流廣泛,多位教師參加國際地理學大會、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會等國際學術研討會,陸大道、傅伯杰、陳發(fā)虎、陶澍、夏軍等多位院士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學院充分發(fā)揮地理學區(qū)域性、綜合性和應用研究優(yōu)勢,圍繞“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科學研究,以“國家急需”為社會服務導向,不斷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先后成立了安徽師范大學旅游發(fā)展與規(guī)劃研究中心、土地評價與規(guī)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中心、地理大數據研究中心等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平臺,不斷拓寬社會服務領域,與政產學研等單位機構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基本形成了區(qū)域發(fā)展、旅游規(guī)劃、土地利用規(guī)劃、資源環(huán)境等社會服務特色領域,在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院專家先后主持完成了《安徽省“十三五”旅游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皖北地區(qū)整體協調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策研究》、《安徽省東向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qū)建設研究》、《安徽省旅游強縣標準》等一系列重要的省部級社會服務項目。2012年以來,共承擔省內外發(fā)展規(guī)劃、政策咨詢 等社會服務項目近400項,到賬經費8000余萬元。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支撐美好安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學院將抓住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機遇,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將地理與旅游學院建設成為我國地理學科和旅游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基地之一,全力打造國內一流地理學科和一流旅游專業(yè),建設實力強、特色明、活力足、開放高的和諧幸福學院!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6.0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有悠久的辦學歷史,1928年建校伊始就設有文法學院,1929年單獨設置法學院,其中包括法律系、政治系。經多個辦學歷程,2013年1月,學校撤銷政法學院建制,分設政治學院和法學院,以原政法學院的法律系、公共管理系為基礎,單獨組建成立法學院。2020年12月原歷史與社會學院的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系并入法學院,組成新法學院。學院現有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社會學4個本科專業(y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法治中國建設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社會治理與社會發(fā)展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政治學、社會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個二級學科(行政管理)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法治中國建設研究院”校級高端科研平臺,經濟法、訴訟法、地方治理、社會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社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安徽師范大學法律事務中心、普法學校、法律援助中心、海星社會工作服務社等社會服務機構,設置教學法庭(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第十六法庭“示范庭”)、電子政務、社會工作3個實驗室,與各地法院、檢察院、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合作建設有近50家實踐教學基地。目前,我院有“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全國首個卓越人才培養(yǎng)基地、全國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培訓基地、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學校與青少年社會工作實務研究基地、安徽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法學專業(yè)、學位點、學科是我校地方高水平大學首批重點建設點;法學專業(yè)是“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校特優(yōu)強專業(yè)、安徽省綜合教改示范專業(yè)和安徽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yǎng)基地,應用法學實訓中心是安徽省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建設項目;行政管理專業(yè)是省級專業(yè)綜合教改示范點;社會學、社會工作是“雙萬計劃”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學院現有在職專任教師85人,其中高級職稱44人,博士(含在讀博士)研究生63人。有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5人、商務部海外維權專家?guī)靽鴥葘<?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后備人選1人、“安徽省十大中青年杰出法學家”稱號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教壇新秀”2人、安徽省宣傳理論英才1人。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520人,碩士研究生380人。學院按照校黨委對法學院建設“高起點”、“新理念”、“有特色”的工作要求,堅持“質量立院、特色興院、人才強院、開放活院”的辦院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fā)展、內涵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道路,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改革創(chuàng)新為動力、黨的建設為保障,努力提高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水平,把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省內同類院系一流、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學研究型學院。(數據截至2021年1月)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6.00萬
]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前身是1930年創(chuàng)立的省立安徽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29年著名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王星拱教授擔任省立安徽大學校長后,設立理學院,籌建化學系,并于當年招收首屆化學專業(yè)本科生,學制四年;1930年,省立安徽大學化學系正式成立,著名化學家丁緒賢先生任理學院院長兼化學系主任。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1938年省立安徽大學遷址并最終于1939年夏停辦??箲?zhàn)勝利后恢復辦學,改省立安徽大學為國立安徽大學。1946年國立安徽大學化學系恢復招生,黃叔寅先生任化學系主任。1949年12月,國立安徽大學成建制遷址至蕪湖并與當時的安徽學院合并成立新的安徽大學,化學系在安慶的辦學歷史結束。1960年5月國立安徽大學化學系更名為皖南大學化學系,1968年8月更名為安徽工農大學化學系,1972年12月更名為安徽師范大學化學系。1978年化學系分別成立了由張定榮教授領銜的無機化學課題組、葉鐘文教授領銜的有機化學課題組和吳家良教授領銜的分析化學課題組,并開始招收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研究生。三個課題組的成立對提高我院化學學科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同年以葉鐘文教授為主,成立了金屬有機化學研究室。1981年獲有機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后,金屬有機化學研究室獨立建制,成立安徽師范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2000年3月學校辦學機構進行調整,化學系和有機化學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05年6月,蕪湖師范專科學?;瘜W生物系并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學院成立后,辦學規(guī)模、辦學層次、辦學水平都得到快速提升,學院辦學實力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學院現已經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完整人才培養(yǎng)體系,已發(fā)展成為一個師范與非師范、理學與工學并舉的學院?,F有全日制本科生1492人,研究生490人,在站博士后工作人員2人,留學生1人。學院現設有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4個本科專業(yè)以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ǎng)班(化學英才班)和中美合作班(化學)。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化學)、化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化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化學教學論》),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化學教學論》),國家級教學團隊(《分析化學》),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材料化學),國家級高中化學骨干教師培訓基地等國家級本科教育教學平臺以及省級一流專業(yè)(材料化學)、省級虛擬仿真教學示范中心等多個省級教育教學平臺?;瘜W專業(yè)于2019年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yè)二級認證。學院現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化學)二級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課程與教學論(化學)學科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學科教學(化學)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還設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學院現擁有機化學、分析化學2個安徽省重點學科;擁有功能分子固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分子基材料省部共建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期培育),化學生物傳感、功能分子固體、電化學清潔能源3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性護理用品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單原子-團簇-納米研究中心(李亞棟院士工作室)等重要科研平臺;還擁有“現代分析測試中心”和“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檢測中心”等對外服務機構。化學學科先后入選安徽省重大建設一級學科、世界一流學科獎補、安徽省高峰學科等建設項目。近年來,學院注重學科方向凝練,在金屬有機化學、生物分析化學、無機固體化學、能源與環(huán)境納米化學等方向逐漸彰顯特色。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顯示,化學學科從2012年起一直處于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ESI全球排名已接近前1%。學院現有教職工153人,其中專任教師109人,教授39人,副教授35人,打造了一支年輕化、博士化、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其中,入選國家、省部級等人才稱號50多人次。同時,學院還聘請了李亞棟院士為特聘教授,聘請了游效曾院士(已故)、黃志鏜院士(已故)、朱清時院士、錢逸泰院士、陳洪淵院士、吳奇院士、謝作偉院士等一批著名科學家為榮譽教授。學院教學科研條件優(yōu)良,擁有本科生實驗、實訓教學中心面積近7000平方米,擁有總價值超過1億元的各類科學儀器和教學設備,為學生的系統(tǒng)實驗、實訓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以及師生員工的教學與科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近5年來,學院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安徽省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推廣項目1項;2名學生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7人次在全國、省“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獎。學院十分注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如今有一大批已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在教育、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卓有建樹。有1人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有百余名畢業(yè)生已成為基礎教育界業(yè)務骨干、示范高中校長或教育行政部門主要管理者,以及眾多成功企業(yè)界校友。進入新時代,學院將繼續(xù)秉承“質量建院、內涵發(fā)展”辦學理念,堅持“學科引領、特色強院”辦院方針,朝著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的既定目標不斷邁進!衷心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和校友長期以來對安徽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0年3月由原教育系、教育技術學系和高等教育研究室合并組建。教育系是1928年我校初建時期的文法學院中四個系科之一,也是我省高校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2019年4月,依托我院學前教育學專業(yè),全省首家學前教育學院在我校揭牌成立。學院現建有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心理語言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和心理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教育學、學前教育、教育技術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小學教育和中美學前教育等7個本科專業(yè),并擁有教育管理、小學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學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5個方向的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和中美現代教育技術碩士“2+1”合作培養(yǎng)項目。學院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示范點1個,擁有《公共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原理》《教育發(fā)展史略》《小學生心理輔導》等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門;建有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學前教育學等3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教育學、心理學2個省級教學團隊,擁有《普通心理學》等8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實驗實訓中心1個;獲批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等2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省級“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安徽省教師教育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安徽省高校智庫——安徽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安徽省少先隊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安徽省教育專業(yè)學位案例庫和教學案例推廣中心各1個。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06人,其中專任教師85人,教授25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導師17人,碩士生導師47人,博士45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5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1000余人,各類研究生530余人,在籍本、??坪趯W員10000多人。學院秉持“學思并重、知行合一”育人理念,堅持“重質量、強內涵、求創(chuàng)新”的辦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研用四位一體”的遠景目標,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為引領,以內涵建設為主線,實施以“育人、育才、育心”為中心的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一體化發(fā)展體系。在學院發(fā)展的不同歷史時期,楊亮功、謝循初、周辛、江銘等一批知名的專家學者在此執(zhí)教。90年來,學院培養(yǎng)了眾多優(yōu)秀人才和行業(yè)精英,涌現出以王策三、石中英、李正、李軍等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學院現已發(fā)展成為安徽省教師教育“母體”、基礎教育“母機”的標志性學院。當前,學院正積極創(chuàng)建“教師成長與學校改進”等教師教育社會服務品牌,聚焦區(qū)域教育需求,關注教育改革,瞄準學術前沿,成為安徽省教育學科人才培養(yǎng)、知識創(chuàng)新和社會服務的中心和龍頭。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1928年9月,安徽師范大學前身——省立安徽大學創(chuàng)辦時,所設之文法學院即有政治經濟學系。經歷近八十年風雨變遷,2004年7月經濟管理學院正式成立。目前,學院教職工90人,專職教師7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44人,專職教師中博士(含在讀)51人,占專職教師的70%。學院設經濟、投資、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和會計6個系及經管實驗中心,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研究院,徽商發(fā)展研究中心,安徽創(chuàng)新經濟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心、企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皖江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皖江就業(yè)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與企業(yè)投融資研究中心等九個研究機構。學院現有經濟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工程、會計學、物流管理和投資學等七個本科專業(yè)。同時,與ACCA協會合作開設會計學ACCA方向班,與美國西東大學斯蒂爾曼商學院聯合培養(yǎng)中美2+2會計學本科生、與法國里昂社會經濟發(fā)展高級學校聯合培養(yǎng)中法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yè)。其中,經濟學專業(yè)為省級特色專業(yè),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為省級專業(yè)綜合改革專業(yè)?!豆芾韺W原理》、《金融學》、《國際金融學》等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會計學導論》、《中級財務會計》、《行為金融學》、《電子商務》、《身邊的質量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為省級MOOC課程。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2000人,近幾年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學院現有理論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財經商貿(職業(yè)技術教育)、會計專碩、MBA三個專業(yè)碩士學位點。與安徽工商管理學院合作培養(yǎng)MBA,為社會培養(yǎng)高層次經濟和管理類專業(yè)人才。近幾年來,學院繼續(xù)教育事業(yè)有了長足發(fā)展?,F有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五個專業(yè),其專升本(業(yè)余)在讀學生1000余人,函授在讀學生2000余人。近年來,承擔了高校教師能力發(fā)展(國培、省培)和稅務、農業(yè)等系統(tǒng)干部素質提升等多方面的培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面向未來,經濟管理學院將以“立足安徽現實、傳承徽商精神、培育一流人才、服務江淮大地”為使命,秉承“崇德、尚學、篤行、創(chuàng)新”的院訓,加強師資隊伍、專業(yè)和學科建設,打造多元化辦學模式,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經濟管理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5.0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源于1928年創(chuàng)辦的省立安徽大學,歷經文史、史地、歷史等系科的發(fā)展,至今已有90余年辦學歷史,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系科之一,也是安徽省最早擁有碩士(1982年)、博士(2003年)學位授予權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7年)的歷史學科。著名學者呂思勉、周予同、陳守實、李則綱、束世澂、汪詒蓀、唐德剛、光仁洪、陳正飛、胡澱咸、萬繩楠、張海鵬、蘇誠鑒、陳懷荃、汪宏玉、王廷元、葉孟明等先后在此弘文勵教,形成優(yōu)良的辦學傳統(tǒng)。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歷史學專業(yè)基礎上,先后增設社會工作(1993年)、公共事業(yè)管理(2002年)、社會學(2004年)、文化產業(yè)管理(2006年)、世界史(2016年)等本科專業(yè)。隨著專業(yè)的增加,由歷史系先后更名為“歷史社會學系”(1997年)、“社會學院”(2000年)、“歷史與社會學院”(2010年)。近年來,文化產業(yè)管理和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yè)先后調整到新聞與傳播學院和法學院,2020年底學院正式更名為“歷史學院”。目前,學院擁有博士——碩士——學士教育等不同辦學層次。設有歷史學、世界史、公共事業(yè)管理三個本科專業(yè),擁有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中國古代史)、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安徽文化與古代中國)以及省級精品課程多門,歷史學專業(yè)2008年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2019年獲批首批國家“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擁有中國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史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世界史、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學科教學(歷史)專業(yè)學位授權點。擁有安徽省高峰學科(中國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徽學研究中心安徽師范大學分中心”、安徽省重點學科(專門史)、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首批重點智庫(安徽文化發(fā)展研究院)。另設校級高端科研平臺“安徽師范大學中國區(qū)域文化研究院”“安徽師范大學徽學研究院”和“巴基斯坦研究院”,主辦《中國區(qū)域文化研究》(集刊)。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掛靠我院。學院現有教職工80余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85%的專任教師擁有博士學位,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0人。近十年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1項、重大招標項目2項、重點項目5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7人次、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0人次。獲聘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高校拔尖人才3人、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等津貼13人,3位教師獲曾憲梓教師獎,15位教師獲國家級、省級教學優(yōu)秀獎,是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學緣結構合理、整體素質優(yōu)良、團結協作的師資隊伍。學院累計為國家培養(yǎng)各級各類人才逾萬人,本科生、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高,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在政界、學界、業(yè)界涌現出大批杰出院友,人才培養(yǎng)成效顯著。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6.0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校歷史悠久、辦學實力強的院系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設立的安徽大學(蕪湖)政治教育委員會,歷經馬列主義教研室、政教系、政治與經濟系、經濟法政學院、政法學院、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不同發(fā)展階段。原國務院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原安徽省省長王郁昭先生在校工作期間曾擔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老一輩學者文秉模、孫膺武、方永祥、褚一純、李良瑜、臧宏、田崇勤、孟繁炳、黃德淵、楊榮華、吳長庚、陶富源、錢廣榮等曾在此弘文勵教、著書立說,為學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6年,學院獲批安徽省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獲批安徽省國內一流學科獎補資金項目。2019年,學院入選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學院擁有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高校輔導員學刊》編輯部,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實驗基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4個安徽省重點學科,房玫工作室、丙輝工作室、形勢與政策名師工作室等9個安徽省名師工作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個省級教學團隊,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哲學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3門安徽省精品(視頻)課程。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中共黨史、課程與教學論(政治學科)、教育碩士等1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yè)?,F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09人,碩士生215人,博士生51人。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79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0人,博士在讀教師12人。師資隊伍中有中共十八大代表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員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首屆最美思政課教師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提名人物3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兵和能手各1人,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計劃4人,安徽省宣傳文化領域拔尖人才1人。十二五以來,學院教師共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8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80多項,在CSSCI、AHCI等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300篇,出版學術著作69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7項。學院秉承“思想至真、政治至善、教育至美”的辦學理念,堅持“重品德、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本科生、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高,畢業(yè)生廣受社會歡迎。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生物系創(chuàng)建于1930年,1952年建立生物科,1959年與原合肥師范學院生物科合并成立生物系,2000年4月改建為生命科學學院。建院(系)90年以來,曾經有王志稼、錢嘯虎、劉承德、陳壁輝等多位在全國享有盛名的教授在此執(zhí)教。專業(yè)優(yōu)勢明顯?,F有生物科學(含中外合作,師范)、生物科學(拔尖人才班,非師范)、生物技術、生物制藥、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園藝6個本科專業(yè)。生物科學專業(yè)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高水平大學省部共建特優(yōu)強專業(yè)、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為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擁有《分子生物學》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和《植物學》、《脊椎動物學》、《人體與動物生理》、《生物化學》省級精品課程,以及80余家省內外實踐實習基地。校友中有中國科學院韓斌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以及其他人才稱號獲得者共30余人次。本科畢業(yè)生深造率平均穩(wěn)定在48%左右,就業(yè)率在96%以上。辦學層次齊全?,F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多層次培養(yǎng)體系,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fā)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理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生物數學、生物信息學、運動生物學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課程與教學論(生物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學科教學(生物)、林業(yè)等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現有各類在校學生2256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867人,碩士研究生339人,博士研究生37人,國際留學生13人,在站博士后5人。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員工118人,專任教師91人,其中71人擁有博士學位,教授與研究員23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65人,32人擁有海外學習背景,同時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在崗教師中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入選者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教育碩士優(yōu)秀教師1人、安徽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皖江學者”講席教授2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安徽省優(yōu)秀教師1人、校文津學者6人、文津名師1人。擁有“現代遺傳學”、“動物學”、“現代生物科學核心課程雙語教學”省級教學團隊,以及“蛋白質工程及生物制藥”省級科研平臺創(chuàng)新團隊。數十位教師在國內外30多個學術團體中擔任職務??平唐脚_豐富。擁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重要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分子酶學與重大疾病機理研究重點實驗室、安徽省高?;蚣膊∨c健康生物醫(yī)學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生物標本資源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安徽省中藥日化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組學與健康研究中心”高端科研平臺、安師范大學生物教育研究中心、安師范大學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鑒定中心、安師范大學分子生物學及生物技術研究所、安師范大學中藥資源研究所、安師范大學園藝研究所、安師范大學生物信息學研究所。擁有植物學(含動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省級重點學科。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1項、全國教育專業(yè)學位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2項及三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與三等獎1項,以及“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安徽青年科技獎”等獎勵。成功打造了“生命與健康”高端論壇、“生命論壇”、“AB論壇”等學術交流平臺。學院教學科研用房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實驗儀器總價值5000余萬元。生物標本館由浸制、剝制、植物、生態(tài)等4個分館組成,展區(qū)2500平方米,館藏標本共7萬余件(套),是“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并被評選為“安徽青年科技傳播示范點”。學院始終堅持“教學質量是立院之本、科學研究是強院之路”的辦學理念,圍繞學校“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培養(yǎng)品格健全、專業(yè)基礎扎實、知識系統(tǒng)全面、實踐能力強、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能勝任中學生物學教育、管理或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型和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源于省立安徽大學數學系,創(chuàng)建于1929年9月,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大學數學系之一。1992年創(chuàng)辦計算機系,是省內較早開展計算機人才培養(yǎng)的單位。1999年4月,數學系、計算機系、計算中心合并組建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05年5月原蕪湖師范??茖W校數學系和計算機教學部整體并入安徽師范大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18年2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等3個專業(yè)剝離出去,獨立組建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更名為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學院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統(tǒng)計學2個本科專業(yè)(兩個專業(yè)皆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個數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數學、統(tǒng)計學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學科教學(數學)、應用統(tǒng)計2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擁有基礎數學、應用數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統(tǒng)計2個系,高等數學教學部?,F有3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特色專業(yè),1個省一流(品牌)專業(yè)建設項目,1個省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1個省卓越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建設項目,1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基地項目,1個校級高端科研平臺“隨機分析與數理金融研究中心”。現有在職教職工95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教授21人,副教授29人,博士59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獲評省教育系統(tǒng)“師德先進個人”1人、省先進工作者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人,省級教壇新秀5人。校卓越教學獎1人,校級教學名師3人,校級教壇新秀2人,??蒲行滦?人,??蒲心甓热宋?人,校“最受歡迎的教師”2人,校首屆“三全育人”標兵1人。院工會榮獲“安徽省教育工會先進集體”稱號和校級“模范職工小家”稱號?,F有全日制本科生1454人,全日制研究生269人,非全日制碩士35人。打造以“雷鋒驛站”“蜜糖π遞”“數學排遞”為代表的學生志愿服務品牌,獲安徽省第五屆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安徽省首屆十佳公益項目等。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安徽?。ㄩL三角)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成果豐碩。本科生就業(yè)率連續(xù)多年穩(wěn)居全校前列。學院教育教學質量優(yōu)良,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畢業(yè)生,許多校友成為教學、科研、管理骨干,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王如松,歐洲科學院、歐洲科學與藝術院、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曹進德,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張祥、徐澤水以及田捷、肖杰、章璞、周先銀、朱江、徐飛、王啟華、王鳳雨、楊同海、徐澤水、王毅等11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8年學院更名以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4項,安徽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及廳局級課題9項,發(fā)明專利授權5項。2018年以來,教師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26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64篇。近五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學院重視對外學術交流和合作,“零壹論壇”開講百余場,每年選派多名教師出國(境)進修、訪學。學院繼續(xù)發(fā)揚“嚴謹、質樸、務實、求真”的精神,秉承“質量是興院之本、人才是強院之源”的辦院理念,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式發(fā)展道路,凝心聚力,開拓進取,促進各項事業(yè)再上新臺階,取得新成績!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前身為安徽師范學院體育科,始建于1957年,1960年并入安徽體育學院,1961年開始招收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生,1962年遷回皖南大學成立體育系;1993年在安徽師范大學體育系的基礎上成立體育學院,2000年開始招收社會體育專業(yè)本科生,2001年開始招收運動訓練專業(yè)本科生;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60多年的辦學歷史,使體育學院積淀深厚,成績斐然。學院自創(chuàng)建以來,在體育學院老一輩倡導的“嚴謹治學、自信自強、艱苦創(chuàng)業(yè)、求真務實”的體院精神激勵下,教風優(yōu)良、學生勤奮刻苦、進取心強,涌現了一大批體育英才,如:原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副司長張?zhí)彀?、原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凱珍教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陳恩堂、安徽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軍,原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北京市排球協會副理事長、博士生導師葛春林教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鮑明曉研究員,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姜傳銀博士,原上海體育學院教務處處長、博士生導師曹可強教授,原華中師范大學教學評估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凌云教授,國家女子水球隊領隊劉欽龍博士,以及我國著名女子撐桿跳運動員、原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者、安徽省體育局體育產業(yè)發(fā)展處調研員蔡維燕等人。此外,還培養(yǎng)了許多省市級體育、教育管理干部和中學特級體育教師。多年來,由于歷屆畢業(yè)學子均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使我院贏得了國內體育、教育界同行的普遍贊譽。學院下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運動訓練、舞蹈表演、休閑體育等五個本科專業(yè)和大學體育教學部、一個實驗教學中心、一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和兩個研究所。運動訓練專業(yè)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體育教育專業(yè)位安徽省一流專業(yè)建設點。同時,建有一個省級重點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二門省級精品課程(體育統(tǒng)計學、大學體育),一個校級特優(yōu)強專業(yè)(體育教育專業(yè)),二個校級重點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學院同時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fā)展中心下屬的體育文化研究基地,國家體育總局安徽省特種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培訓基地,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安徽省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安徽省體育產業(yè)研究基地?,F有運動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人文社會學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設有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體育運動計量學、排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體育鍛煉的理論與方法、手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健美操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體育理論與方法、社會體育計量學、體育社會學、體育產業(yè)、體育經營與管理、體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等研究方向。同時具有教育碩士和教學與課程論(體育方向)兩個碩士點方向,具有高師碩士、同等學力、體育碩士招生和學位授予權。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46人,專任教師為12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63人、博士(含在讀)25人;碩士生導師35人。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中小學奧林匹克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體育科學協會體育統(tǒng)計分會副主任委員1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5人,安徽省高校撥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安徽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有8位教師在8個國內學術團體(機構)中擔任職務。教師中有國際級裁判3人,國家級裁判15人、國家一級裁判30人。有多名教師曾到國外援教。目前,體育學院在校本科生1500人,全日制普通碩士生300余人。學院在承擔專業(yè)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全校2萬多名本科生、碩士生的大學體育教學任務以及全校的群體工作。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45項,其中國家級研究課題10項、省部級研究課題35項;已發(fā)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近100篇,出版著作11部。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2.40萬
] -
外國語學院前身為創(chuàng)設于1929年的省立安徽大學外語系,朱湘擔任首任系主任,是安徽省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外語教學單位。劉靜遠、葉仲襄、汪開模、陳亞青、方重、昂覺民、鄭啟愚、戴鎦齡、巫寧坤、張春江、章振邦、王桂榮(力岡)、顧曰國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曾在本單位工作,形成了深厚的外語教育教學底蘊和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九十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院培養(yǎng)出數以萬計的外語專門人才和跨領域杰出人才,安徽70%以上中學英語骨干教師均來自我院,成為安徽省外語教育的“母機”和外語師范教育的龍頭。校友中涌現出一批國內高校學術和管理骨干,如劉文飛、張民選、張杰、吳笛、周啟超、王東風、許家金、尚必武、汪小玲等。外交領域也活躍我院畢業(yè)生,如現任中國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戴兵,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副司長姚文,聯合國高級翻譯陶紅峰等。在國內外政治、文化、法律、新聞、企業(yè)等其他領域也有一大批我院校友,學院辦學的影響力、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 學院現在職專任教師14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31人,博士(含在讀)50人,特聘教授4人。學院下設英語系、俄語系、日語系、法語系、葡萄牙語系以及大學外語教學部。英語(師范)專業(yè)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省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以及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俄語專業(yè)為省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大學英語》為省級精品課程,英語專業(yè)與俄語專業(yè)為校級重點學科,英美文學研究團隊為校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學院擁有3個省級教學團隊,2位省教壇新秀,1位“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先后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 學院現有中外語言文化比較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翻譯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以及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學科教學(英語)、翻譯碩士兩個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外語學科2019年軟科排名位列全國前31%。學院擁有教育部國別與區(qū)域研究備案中心伏爾加-第聶伯兩江流域研究中心、比較符號學研究中心、安徽師范大學-俄羅斯米寧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外國語言文學研究所、維多利亞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學院為中國先秦史學會國學雙語研究會副會長單位、中國邏輯學會符號學專業(yè)委員會授予的中國符號學基地聯盟(CSA)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fā)展聯盟理事單位、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理事單位、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單位、安徽省外國語言文學學會副會長單位、安徽省翻譯協會副會長單位以及安徽省翻譯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單位。 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00余名,碩士研究生200余名,同時還承擔全校一萬多名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千多名碩(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語教學任務。學院常年聘請來自英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等國的外籍教師,實行常態(tài)化國際師生互訪。英語專業(yè)與美國諾克斯學院、薩姆福特大學、印帝安那波利斯大學建立交流合作關系,其中和布萊諾大學建立“2+2”聯合培養(yǎng)模式,俄語專業(yè)與俄羅斯彼得羅扎沃茨克國立大學建立“3+1”聯合培養(yǎng)模式,法語專業(yè)與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建立“2+2”聯合培養(yǎng)模式。 學院秉承“融貫古今、會通中外”院訓,恪守“教學立院,科研強院,特色興院”辦學思路,堅持科學發(fā)展,確立全人育人理念。堅持多元發(fā)展,守正師范特色。堅持內涵發(fā)展,落實“三全育人”,推進課程思政,持續(xù)打造“金課”。學院建有思創(chuàng)園,下設花津悅讀、朱湘論壇、模擬聯合國、莎士比亞藝術節(jié)、紳士淑女訓練營等項目。近三年,學生獲得各種省部級以上獎勵近300項,英語師范生連續(xù)囊括師范生技能大賽省賽一等獎。學院2020年本科畢業(yè)生考研錄取率近35%,其中被211、985高校錄取者占75%以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業(yè)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堅持開放發(fā)展,提升協同培養(yǎng)能力,建有外語教育研究與評估服務中心,對接基礎教育教學合作發(fā)展。 學院坐落在花津校區(qū),擁有獨立的教學和辦公一體化大樓,總建筑面積約1.37萬平方米。學院各種類型的教學、科研、辦公和活動用房齊備,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700多萬元。建有48座云網絡智慧教室4套,全數字語音實驗室2套,48座專業(yè)級數字化口譯實驗室1套,48座使用Trados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筆譯實驗室1套,50座計算機機房1套,240人多功能報告廳1座,建成iTest等實踐和智能平臺,多媒體教室和網絡連接實現學院全覆蓋。設有調頻廣播控制中心,其播音范圍覆蓋赭山和花津兩個校區(qū)。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省立安徽大學中國文學系,是安徽省高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四個院系之一,劉文典、郁達夫、蘇雪林、周予同、潘重規(guī)、宛敏灝、張滌華等一批著名學者曾在中文系工作,文為世范,學為士則,形成了優(yōu)良的辦學傳統(tǒng)。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通過教育部師范專業(yè)二級認證。中國語言文學學科2017年入選安徽省本科高校一流學科。文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漢語國際教育、戲劇影視文學等4個本科專業(yè)。擁有教育部省屬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點、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設有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美學、藝術文化學、戲劇與影視文學、秘書學與應用寫作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等12個學術碩士學位點和學科教學·語文、漢語國際教育2個專業(yè)學位點;1個安徽省A類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3個安徽省B類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現當代文學);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漢語言文學),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古代文學),1個教育部卓越中學語文教師培養(yǎng)改革項目,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文學理論、大學語文),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安徽名勝與古典詩詞),1門國家級精品慕課(大學語文),1個首批省級教改示范專業(yè) (漢語言文學),2個省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漢語國際教育、秘書學),1個省級首批一流專業(yè)建設點(秘書學),3個省級教學團隊(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大學語文),6門省級精品課程(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史、古代漢語、秘書學概論、現代漢語),1門省級視頻公開課程(20世紀中國文學經典重讀),1門省級精品線下開放課程(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2門省級慕課示范項目(大學美育、紅樓夢十二講),1個省級刊物《學語文》。文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2人,博士54人。五年來,本學科國家級項目共立項25項,其中國家社科重點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39項。出版著作91種,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9項。教師中, 有國家首屆教學名師1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獎一二三等獎獲得者8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教師5人,二級教授9人,三級教授10人,省級學術與技術帶頭人5 人、后備人選9人,皖江學者2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教壇新秀5人。文學院現有本科生175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90人,各類函授在籍學生2000余人。本科生、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高,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涌現了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作家、詩人,在全國重點高校和科研單位產生了重大影響。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 -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源于省立安徽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創(chuàng)建于1929年,是國內較早建立的大學物理系之一。在近90年的辦學過程中,張文淵、金肖宗、夏敬農、雷瀚、吳銳等一批知名的專家學者曾執(zhí)教于此,形成了嚴謹治學的優(yōu)良學風和深厚的學術底蘊。2000年4月成立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下設物理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系、自動化系,擁有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智能測控技術研究中心、光電技術研究中心、物聯網工程與技術研究中心、低維材料物理及應用研究中心、天體物理與應用研究中心,已發(fā)展成為理工交融的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138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0人,具有海外研修經歷的教師38人。中國物理學會第六屆胡剛復物理獎1人、全國曾憲梓教育基金獎4人、陳香梅優(yōu)秀教學獎2人,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獎1人,中國電子學會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1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才特支計劃1人、青年皖江學者3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8人,安徽省教學名師3人、優(yōu)秀教師4人、教壇新秀3人,校終身成就獎1人、卓越教學貢獻獎2人、文津學者4人、文津名師3人。學院擁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物理學(含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學、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物理)等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物聯網技術二級學科碩士點,電子信息類和學科教學(物理)等2個專業(yè)學位碩士點;安徽省光電材料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智能機器人融合技術安徽省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領軍人才團隊1個。近五年,獲批安徽省科學技術獎1項、省高??萍歼M步獎2項;學院獲批國家級項目28項(其中1項國家優(yōu)青),省部級項目41項;一批有影響的學術成果發(fā)表在Physical ReviewLetters、AppliedPhysicsLetters、Optical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系列等物理類和應用類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學院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等5個全日制本科專業(yè),以及理學實驗中心、工學實驗中心、工科實訓中心。1個國家級一流專業(yè)(物理學),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和省級一流專業(yè)(電子信息工程),3個省級特色專業(yè)(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 1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2個省級示范實驗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電子通信實驗實訓中心),1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教學團隊(大學物理教學團隊)。學院現有在校生1995人,其中本科生1758人,研究生237人。學院始終秉承“理實交融,德才兼?zhèn)?rdquo;的院訓,堅持“質量立院、科研強院、人才興院”的辦院方針,把高質量的人才培養(yǎng)作為學院的根本任務。辦學至今,學院先后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yè)輸送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中學特級教師和企業(yè)高級主管等,他們都成為各條戰(zhàn)線的骨干力量。衷心感謝社會各界人士和校友長期以來對安徽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詳情][簡章:
1篇
][學費:4.80萬
]